农业资讯

忘不了正在西部的那些岁月……

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4:00

  我想起了莎车的扁桃园、英吉沙的杏园、阿克苏的苹果园、库尔勒的喷鼻梨园、哈密的枣园葡萄园……是啊,是西部给了我用武之地!从32岁到45岁,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,我正在新疆整整工做了13年。我的老家正在河南平顶山。考大学时,我选择了学农,结业后先后就职于河南科技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。32岁那年,因一次进修交换机遇,我第一次踏进新疆。一到那里,实是又惊又喜——喜的是新疆果树资本如斯丰硕,办理果树,导致产量没保障,要“看天吃饭”……“这里需要我!”一股热情从心中腾起。我决定留正在新疆,用先辈的农业科技学问为果农处理坚苦,也为培育更多更好的瓜果摸索新。这一忙就是7年。2010年,河南省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,我立了名。此次,我的工做地是哈密。哈密除了名气响当当的哈密瓜,但那时,本地大枣正史无前例的危机——一到冬天,枣树冻死,存活下来的第二年产量也大受影响。果农灰了心,好好的哈密大枣,就这么没落了?我和同事立马扎进果园,频频丈量温度变化,开展尝试。很快,症结找到了:枣树不是冻死的,而是干死的!因为缺乏科学种植,本地老乡正在大枣收成后,遍及对果树不管不问、,这咋能有好产量?于是,我开出了“药方”——进行秋施基肥,给果树“坐月子”;到了冬天,及时“灌冬水”。转年,哈密大枣平均亩产添加了140%!后来,我们编写了关于哈密大枣优良高产栽培手艺、尺度化建园手艺的规程分发给枣农,又开展了多场手艺培训,枣农的种植办理程度越来越高。汗水洒正在田间地头,终能开花成果。我获得了一系列动物新品种权授权、多项国度发现专利和适用新型专利。然而,我最对劲的,仍是飘喷鼻的瓜果和老乡们的一张张笑脸。援疆竣事后,我恋恋不舍地回到郑州。很快,我又插手了西部特色林果财产提质增效立异团队,每个月仍往返于新疆和河南之间。